发布时间:2025-08-18 热度: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与我们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理解有很大关系。习惯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大,所以金融衍生品交易谨慎,但近年来,在中国金融市场推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经论证,2005年推出债券长期交易、长期外汇交易、权证交易等衍生金融工具,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会计[2005]14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标志着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督工作已被列入议程,但由于整个市场刚刚开始,会计监督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基础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刚刚起步,几个试点工具的发展也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匹配,债券远期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清淡,始终“鼓掌”,而权证产品则被投机基金炒作,上市一周内价格波动达到65%,远远偏离了合理的价格水平。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所需的基本法律制度不完善,必然会限制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
(二)、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度不仅要符合国际标准,还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共性与个性的协调仍然是一个难题。
新出台的《暂行办法》对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和计量作了统一规定,改变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机构多头面临的协调局面。从国际比较来看,《暂行规定》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相关标准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趋同。同时,也适当考虑了中国的国情,接近中国金融工具的现状。但由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刚刚开始培育,交易品种少,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冲突不是很明显。随着未来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交易品种的多样化,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时,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
(三)、缺乏熟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会计知识的金融金融复合型人才。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督在系统性、复杂性和技术难度方面对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备金融会计复合理论知识,熟悉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的实际运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以适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高风险、高流动性和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金融人员只熟悉传统的会计业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相关的交易活动了,这无疑给未来的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障碍。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影响内部会计监督效率。
对于企业来说,仅仅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失败会导致内部会计监管失败。例如,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中航石油严重违反内部控制程序,授权止损制度徒劳,造成巨额亏损。所罗门的经验值得借鉴。1993年,所罗门公司财务部及其独立审计师安达信事务所发现,公司实际总分类账存在一些差异。为了加强内部控制,所罗门公司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了大量无证余额。随后,公司完善了检查控制程序。由于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控制,1996年1月,所罗门公司发现了计算错误期权头寸的交易损失,交易员利用不正确的波动值掩盖了交易损失。由于公司良好的内部控制结构,所罗门公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可见,会计监管的顺利进行需要企业严格遵守各项内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