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0 热度:
我国管理会计面临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后的会计制度进一步符合国际会计,这也为中国吸收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条件。中国会计理论工作者在积极学习西方管理会计的同时,也开展了深入的管理会计研究。特别是根据中国国情,设计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和方法。同时,为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些企业也积极采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形成了“邯钢经验”、“A管理模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然而,与日本相比,仍有许多模式需要不断管理。然而,与日本相比,仍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虽然我国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日益繁荣,但大多数理论研究还是来自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模仿和简单的理论推导。研究人员很少关心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际工作者对这些研究成果知之甚少,往往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使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严重脱节,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相比之下,虽然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由于其管理会计研究的动力也来自于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会计的普及程度较高,情况优于我国。
2.管理会计尚未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由于没有现成的改革模式可供参考,许多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企业管理模式不够规范,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环境需要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人们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改变。许多企业对建立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立管理会计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3.管理会计在中国尚未普及。政府部门一直在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模式,政府部门难以在管理会计的普及中发挥作用,使得我国管理会计的普及程度不高,而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自企业内部的动力,促进了管理会计的普及。
4.管理会计机构设置和工作组织缺乏规范。由于我国管理会计机构设置和工作组织尚未统一规范,企业管理会计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工作发展也参差不齐。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规范,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政府管理部门、理论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广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