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5 热度:
民间财富增长的社会稳定功能
1. 民间财富的增长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项改革措施适应了新科技革命的需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多年来,中国GDP平均每年9.5%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1%,人民生活进入初步小康社会。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五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增加就业、增加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多项措施,逐步增加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各项改革措施,特别是市场经济建设,打破了苏联传统工业化模式,适应了新科技革命的需要,加快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转化,使我国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以南京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2年以前的不足500元发展到1995年的5元 000元左右,以后每年5000元左右~1 000元不等的速度继续增长,农村人均净收入从1980年左右的300元发展到2002年的400元 579元,增长速度很快。
民间财富的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可以说,民间财富的增长保证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稳定发展,稳定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间财富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2. 没有财富增长,社会不稳定
没有财富增长,人们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对个人未来失去信心。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行动来抵制甚至破坏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最终导致社会不稳定。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战后,由于苏联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快速、灵活、多样化,科技革命转型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不能及时采取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来改善工农业生产,苏联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见附表)。
从附表可以看出,原苏联的经济指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指标增长率几乎为0,甚至为负。传统的苏联工业化模式以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科技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国防和军事有关部门或项目上,但与国民经济和民生密切相关的工农业部门的研究、开发和转型资金很少。虽然在国防和重点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一般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非常落后,科技革命无法转化生产力。日用品和材料短缺,价格上涨,人们的生活不仅没有改善,而且逐年下降,人民的心逐渐丧失。经济的崩溃和人民心灵的丧失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是由于各种改革措施满足了新技术革命的需要,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财富稳步增长。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使技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经济不能发展,民间财富不能增长,最终导致人民不稳定和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