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1 热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出现,企业并购的概念逐渐流行起来。购并即收购(Acquidition)与兼并(Merger),根据企业的成长模式,企业并购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合并是生产类似产品、类似产品或类似生产技术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是最常见的合并方式,目的是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纵向合并是生产过程或分销企业之间的合并,如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目的是发挥综合合作优势;混合合并是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合并,具有横向合并和纵向合并的优势,更加灵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各种挑战和外国大型企业的竞争威胁,如何利用收购和重组手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购并成本分析入手,从理论上探讨购并行为的有效性。
企业并购的积极效应——降低交易成本
采购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的交易成本是企业完成交易行为的成本,一般包括:(1)寻找和发生交易对象的成本;(2)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3)讨价还价的成本;(4)订立交易合同的成本;(5)监督合同履行的成本;(6)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通常,企业不仅会与被选对象谈判,谈判意味着讨价还价,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准备谈判时间、谈判时间、交通往返、谈判材料准备和修改等,达成协议后,交易合同也有一定的成本,如各种签字仪式;合同签订后,合同履行仍有成本,特别是合同履行需要监督,是双方的费用;如果合同履行有问题,双方将因制裁违约而支付更多费用。
从企业合并的角度看,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
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合并的重要动机之一。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成本下降和收入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带来的收入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上,是企业合并的直接结果,与交易成本的降低方向相同。一方面,通过横向合并,企业可以补充和调整企业资产,满足最佳规模经济要求,扩大主导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大规模专业生产,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促进大规模销售和采购,节约购销成本,获得大规模收入。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行业的技术条件属于规模收益增长阶段,拥有大型生产设施的并购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普通小企业。由于大企业通过并购具有科学的专业分工和较高的自动化生产技术,随着产品交易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间接成本逐渐降低,成本相对降低。此外,大企业买家的垄断地位也导致了成本节约,即大企业在讨价还价、市场开发等方面比小企业更容易获得利益,从而降低了绝对的交易成本。
2.纵向整合效应
企业实施纵向并购战略的目的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取代部分市场协调,有效解决专业分工造成的生产过程分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损失和时间浪费,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纵向整合效应。具体来说:(1)降低了搜索过程的成本。市场不确定性意味着价格、质量、品种、交易伙伴和供求关系不可预测。为了避免或减少市场变化的不利影响,企业会尽可能多地搜索相关的市场交易信息,从而花费大量的搜索成本。企业合并后,通过垂直整合实现垂直整合,将企业正常生产业务延伸到销售、零部件自制和原材料供应两端,最大限度地降低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降低市场带来的交易成本。(2)降低了讨价还价成本。纵向整合使不同企业在不同生产阶段建立永久联系,企业不需要寻找供应商和卖家,通过内部交易保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供应,减少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降低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等讨价还价成本。(3)降低了履约成本。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签订合同是双方的承诺。虽然合同本身不能保证避免违反合同条款,但可以作为诉诸法律的证据。因此,双方在谈判和签订合同时强调合同的履行,并愿意自愿支付一定的监督和履行成本。纵向整合将外部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生产或购销的过程,降低了监督合同履行和限制违约的成本。
3.协同效应
系统论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功能不同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加入,而是往往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也就是说,适当的并购行为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将超过并购前两家独立公司的价值之和,这就是所谓的1+1>2。通过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势互补。并购将不同企业的优势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原有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2)降低不确定性。通过并购和收购强大的竞争对手,一方面减少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使行业内所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利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另一方面,它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收购企业产品系列的多样性,盈利产品可以弥补不盈利产品的不足,使资源根据需求在部门之间迅速转移,减少利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