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0 热度:
自1973年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以来。N.安东尼教授(Robert.N.Anthony)在《哈佛企业评论》中(Harvard Business Review)题为“权益资本成本会计”的发表(Accounting for the Costof Equity Capital)论文结束后,资本成本会计问题成为会计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安东尼教授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他的理论理念。今天,中外会计界将资本成本会计视为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科斯(Coase)认为“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部分”①。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以金融市场为基础,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讨论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并借此机会思考会计理念。
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会计理论基石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对企业的性质有两种重大影响,表现为对企业的两种不同定义,一种是科斯的定义,另一种是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的定义。
根据科斯的定义,“企业的显著标志是价格机制的替代品”。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手段”,“在企业之外,价格运动调整生产,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实现生产协调。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并不存在,与这些交易相关的复杂市场结构使位于调整生产的企业家成为协调者。”②显然,科斯基本上把企业理解为一种具有与市场协调机制相同功能的行政协调机制。
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了企业的另一个定义。他们把企业定义为一个组织。这种组织和大多数其他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功能是连接个人之间的一组合同关系;就企业而言,这种“一组合同关系”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资和资本投资的提供者以及生产的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关系。③这里的合同关系不仅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明确的书面或口头合同,还包括不明确的合同,即所谓的“默契”。
如果我们以个人为基本分析单位,企业所包含的内容将不可避免地分解为几种合同关系。参与这种合同关系的无非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和生产消费者。如果我们抛开这些合同关系,看看企业,那么企业只是一个空洞的术语。
显然,如果詹森和麦克林的观点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否认科斯的观点。詹森和麦克林强调了“合同关系”的建立过程,但忽略了“合同关系”的实施过程;相反,科斯强调了“合同关系”的实施过程,忽视了“合同关系”的建立过程,未能充分指出企业内部协调与外部市场协调的内部联系。企业与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具有生产功能。就合同关系的建立而言,企业确实是一系列合同的连接点。然而,作为一个不同于市场的具有“生产功能”的企业,合同建立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施这些合同。这时,企业就成了一个层次组织。在这样的层次组织中进行了一系列契约关系的实施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企业的性质,就要把这两个看似对立的企业定义结合起来。企业不仅是个人之间一组合同关系的连接点,也是一个层次组织,两者并不矛盾。可见,企业具有双重性质。企业同时具有这两个方面的性质,表明了企业与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关系:作为一个层次组织,企业是市场的对立面,是不同性质的协调手段;然而,作为一个层次组织的企业只是市场本身的产物。除非整个国民经济成为一个“巨型企业”,否则,没有市场,企业就无法产生。企业确立双重性质后,后面的写作将根据需要强调其中的一个性质。
虽然当今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但我认为最适合现代企业理论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公司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促进了现代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进而促进了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繁荣。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的共生互动。因此,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企业理论构成了现代会计的理论基石。现代会计的许多基本问题,如会计主体概念,都是基于现代企业理论。没有现代企业理论,就没有现代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