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07 热度:
运营成本管理(ABCM)基于操作成本法(ABC)新的集中管理方法。通过作业成本计量,进行成本链分析,引导企业有效实施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操作成本管理(ABCM):简化作业,提高效率
运营成本管理(ABCM)基于操作成本法(ABC)新的集中管理方法。通过作业成本计量,进行成本链分析,引导企业有效实施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操作成本法是一种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实施科学流程管理的企业中,必须以客户和操作流程为中心管理工作任务,即操作成本管理。
运营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它是一种基于运营成本法的新型集中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通过确认和计量运营成本,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将成本计算深入运营水平,跟踪和动态反映企业所有运营活动,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态分析、运营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实施必要的运营,消除和简化不能创造价值的运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惠普等许多国际大型制造和IT企业都实施了运营成本管理。许继电气集团等一些中国领先的制造企业也在尝试进行运营成本管理,在简化运营和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要素。本次讲座重点介绍了作业成本管理中的会计要素和实施的主要方法。
二、ABCM会计要素体系
运营成本管理涉及的四个会计要素是:资源、运营、成本对象和成本驱动因素(见图1)。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驱动因素是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变化,就是成本驱动因素。
资源
运营成本管理中的资源本质上是指生产运营或产品的成本。换句话说,资源是指整体成本。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是消耗的成本,或者可以理解为每一笔成本。如果资源直接分配给运营和成本对象,则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作业
操作是指为某一目的在一个组织中消耗资源的工作。它是运营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根据企业业务水平和范围,可分为单位作业、批量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四类:
(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或服务受益的作业往往与产品的产量或销量成正比。常见的操作,如加工零件、每种产品的检验等;
(2)批次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成本与产品批次数成正比。常见的有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
(3)产品操作:使某一产品的每个单位受益的操作。如零件数控代码编制、产品工艺设计操作等;
(4)支持操作: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使所有产品受益,操作成本与产品数量无关。例如,工厂维护、管理操作等。一般认为,前三类以外的所有操作都支持操作。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测量成本的对象。根据企业的需要,每个生产批次都可以作为成本对象或品种。在客户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每个客户的利润,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这里的每个客户都是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分为市场成本对象和生产成本对象。市场成本对象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市场渠道和不同的客户来确定的。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客户带来的实际收入。会计结果主要用于市场决策,支持企业的产品决策。生产成本对象是企业内部的成本对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用于测量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
成本动因
成本动机是指解释成本运行特性的计量指标,反映运行成本或其他运行成本的计量指标。成本动机可分为三类:交易成本动机、连续成本动机和准确成本动机。
(1)交易成本动机测量操作频率,如设备调整次数、订单数等。当所有输出对操作的要求基本相同时,可以选择交易成本动机。以家电制造企业为例,安排冰箱生产或处理同一型号的订单,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与生产的产品或订单数量无关。
(2)连续性成本动机反映了完成操作所需的时间。如果不同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操作消耗的资源显著不同,则应采用更准确的测量标准。例如,工艺流程简单的产品每次设备调整时间较短,工艺流程复杂的产品需要较长的设备调整时间。如果设备调整次数作为成本动机,可能导致操作成本计算不真实。此时,以设备调整所需的时间为成本动机更为合适。
(3)精确的成本动机直接计算每个操作所消耗的资源成本。当每个单位时间设备调整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和资源存在显著差异时,可能需要采用精确的成本动机直接计算操作所消耗的资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