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9 热度:
ASP模式会计信息供应模式
Ball&Brown 1968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盈余信息对投资者有用,但仅占投资者决策所用信息的10%至15%。1973年10月,AICPA发布TRUEBLOOD报告,强调会计信息对信息用户决策的有用性,认为决策的有用性是上市公司信息的“第一质量”。我国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满的比例为1997年65%、1998年89%、1999年90%、2000年93%(何柱峰,《中国证券报》,2000)。由于会计信息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强调会计信息的供给目标:用户需求。
会计信息供应的直观表现为会计报告。回顾会计发展过程,大致有以下会计报告模式:一般报告模式(GPR)、多栏报告模式、事项报告模式(Sorter,《The Accounting Review》,1969)、数据库报告模式(Goetz,《Advanced Management》,1939)、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肖泽忠,会计研究,2000)、多层次报告模式(张天西,《会计研究》,2003)。GPR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报告模式,是一种大规模生产的高度概括的报告模式,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相同的报告。即使在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中,由于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固化的,信息用户也无法进行自我调整来识别数据的变化。多栏报告模式是按照各种会计方法处理同一经济业务,并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由此获得的不同信息。其优点是解决了不同会计政策的会计信息可比性问题,但可能导致信息冗余。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报告模式的基本观点是基于事项理论,认为应彻底改革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能够提供理想的基础数据,信息用户自行完成数据处理和组合行为。在遵循现有会计准则和会计报告规则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披露更详细的会计信息,但不改变会计数据收集的起点,考虑如何提供更丰富的会计信息。
在ASP模式下,数据起点由会计凭证改为直接记录业务活动的所有关键信息,从多个角度描述业务活动,建立基于事项理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ASP模式下的会计数据处理采用事件驱动原理,根据不同的动机将信息用户所需的信息分为若干事件,为每个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模型。当用户需要某些信息时,根据不同的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以获得相应的信息。目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用文本处理软件将会计报表输入计算机,然后转换为在线阅读web版本,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文件格式发布,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复杂、多样化和信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HTML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1998年4月,华盛顿Charles Hoffman对用于电子发布会计信息的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采用XBRL技术披露会计信息更方便。因此,在ASP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不应定位为工具,而应彻底分析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改变信息技术模拟会计概念和会计报告规则,利用信息技术充分保留企业经济业务中会计数据和非会计数据的原始,不做过多的会计处理,信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模型,选择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建立基于事项理论、事件驱动、XBRL技术的会计信息供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