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8 热度:
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体系
1 确定环境会计对象和计量的基础和方法。环境会计不仅属于会计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环境管理制度,这决定了环境会计主体应包括独立会计的企业、事业单位、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甚至国家。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由专门的环境部门进行,为了有利于部门的管理,有利于计算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破坏成本,各企业事业单位作为环境保护局的内部会计单位,应当及时向环境保护局提供必要的环境会计数据。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环境活动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简单的环境活动,虽然暂时不直接涉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应纳入外部信息披露范围;另一类是直接涉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活动,具体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会计要素。笔者认为,我国环境会计应以环境活动的类别为核算对象。各类环保局以企事业单位为具体核算对象,企事业单位以具体项目为核算对象。重点考虑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和非交易性。根据边际价值理论和环境会计要素的特点,计量基础可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替代成本。具体计量方法可采用效用效益分析法,分析资源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净效益;采用数学模型法,利用数学模型分解计量相关要素的价值,反映影响环境会计要素的各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
2 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一是资产。包括自然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三个方面。自然资源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应计价核算。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直毫无价值,无论损失如何,不收取使用费,不仅成本补偿扭曲,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因此应将自然资源列为国有资产,实行有偿消费制度。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补偿法、折现法等方式来确定,在会计中可以列为“人力资产”。旅游资源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工业污染,而且有利于加强地方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二是负债。只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企业就应承担责任。企业可设置“应付环保费”、“应对环境保护税”等科目反映和监督实际发生的环境保护费用。实际上,虽然一些企业的生产行为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但其环境支出并没有真正发生,这些潜在支出应列为或负债,并在会计报告中解释。三是成本。环境成本由环境污染补偿、环境损失、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维护、环境保护发展等成本组成。对于这些费用,应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补偿费”、“环境发展费”等。在计算经营成果时,除生态环境成本抵扣收入外,还应以此为成本基数,乘以环保税率缴纳环保税。四是收入。由于企业采取措施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可能获得收入,包括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政府对企业污染治理支出的财政补贴、环境保护措施给社会带来的机会收入、企业增加的潜在产品销售收入、使用“三废”生产产品获得的税收减免收入。对于这些环境收入,也可以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五是利润。环境利润是环境收入扣除环境成本和环境税后的净额,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绩效。可设置“环境利润”科目单独核算。
3 环境会计报告及披露。目前,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生产经营效益指标,但未披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为了反映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笔者认为,我国应考虑要求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作为某些行业的必要补充报告,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环境收支明细表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关的资产、负债、成本和损益科目,而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如环境污染的预测和措施,可以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说明。中国的环境报表可以采用具有描述和统计特征的综合报告。主要披露的内容是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涉及资产、负债和损益、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环境支出的综合报告。总之,环境报告应尽可能完整、清晰、真实,并以独立报告的形式作为企业年度报告的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