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7 热度:
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和改进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标准化研究特征的研究学校,主要表现在:(1)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提倡归纳推理。(2)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4)广泛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要求精益求精。早期实证会计主要研究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然后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和考虑因素。到20世纪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蓬勃发展,80年代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校。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有不同的看法,不仅存在人们的理解问题,而且受到客观事物规律暴露不足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证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但在实证会计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做法并不完美。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特别是在倡导某种方法时,要防止走极端,要分析具体问题。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比标准研究更具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更为有用。目前,实证会计方法在我国许多先进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目标成本管理中,实证会计方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基于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经济计量学的技术手段,而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但实际上,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此外,该研究方法忽略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降低了管理会计信息与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甚至消失了。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现场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主张观察和了解企业组织的实际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以及管理会计技术是如何在实际系统中使用的。旨在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理论指导实践”的活力。一般来说,管理会计的实地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选择。这是实施实地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2)现场研究设计,包括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现场,采用现场方法(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收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并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来补充和分析各种变量数据。(3)表达和解释实地研究数据。(4)评估现场研究结果。“案例研究”是研究人员收集整理部分成功企业管理相关资料,撰写详细研究报告和相关分析结果,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可以充分反映管理会计学科的特点: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涉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如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案例研究”是基于企业实践活动,通过分析“实践”、讨论“实践”、总结“实践”,指导“实践”;从学科性质来看,管理会计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结合体。“案例研究”是对那些成功运用上述多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的研究。它可以充分揭示许多学科在实践中如何相互合作,相辅相成地实现会计管理目标。此外,管理会计需要解决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因此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案例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此不是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它为实践者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展示了多种多样、有效的方法。
在新世纪的新经济和管理环境下,我们相信管理会计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如何在新环境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每个会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只是一块玉砖,希望引起大多数会计工作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