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0 热度:
从管理会计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管理会计与日本管理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欧洲、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非常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使日本能够在管理会计研究中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步发展。相比之下,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的会计研究(包括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自主权,企业对预测、决策等活动没有内在要求。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仅限于如何提高产量和减少消费,研究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不断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为了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学习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会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西方管理会计的学习和研究。笔者计划对中日两国的管理会计进行比较,并对中国的会计理论界和实践界有所启发。
中日管理会计的比较由于中日政治经济差异,管理会计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计划管理和日本的综合预算。由于我国采用社会主义制度,在计划经济管理制度下,国家有一套完整的计划管理方法,不仅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而且对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进行微观管理;日本的综合预算是从美国引进的,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虽然计划管理和综合预算是未来经济活动的“会计”,但会计涉及的范围、方法、要求和具体内容存在很大差异。
2.中国的工厂经济会计和日本的责任会计。中国的工厂会计与日本的责任会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可以解决,逐步实施计划。但中国的工厂经济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评价和讨论制定评价指标;日本责任会计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根据相关会计数据指定评价指标,评价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其次,采用一套日常控制的标准。中国的工厂经济会计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日本的责任会计主要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进行日常控制。第三,建立了相应的内部会计和报告制度。中国的工厂会计采用专业会计与群众会计相结合的方式;日本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会计方式。
3.中国的成本管理和日本的成本控制。为了不断降低企业管理中的产品生产成本,中国积极动员群众提出建议,严格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使成本管理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日本的成本控制采用价值工程、成本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