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9 热度:
2016年6月22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我国管理会计“4+1”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指导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体系建设)建设的“指导”,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指南》指出,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和内部特点,结合内外部环境,应用合理的工具和方法管理会计活动,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帮助实现从战略高度创造企业价值的目标。在《基本指引》发布之前,许多管理会计理论在各类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实践尝试。这在信托公司也不例外,但信托公司不同于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清理和整改,信托业务作为主要业务的真正发展是过去十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由于历史复杂和后来的战略选择,各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内部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方法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信托公司建立基于公司战略的管理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十年里,信托业经历了一个爆炸性的行业增长时期。自2007年银行业监管机构建立“一法两规”监管体系以来,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从9000亿元开始,2015年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6万亿元。这不仅得益于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利率市场化和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金融脱媒等宏观因素,也得益于信托体系本身的独特优势。这种更依赖外部环境的“起风”带来的行业激增不可持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金融体系监管的自由化带来了大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经济新常态和资本市场动荡的出现,近年来信托公司的增长率开始明显放缓,业务中的风险事件也更加暴露,给行业整体内部管理水平薄弱的信托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
除了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积累的影响外,另一方面,中国信托公司的收入水平也在下降。中国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结构分为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前者是信托公司固有资本资产的使用(从报表系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表内业务);后者是信托公司的“信托、代理财务管理”业务(从报表系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表外业务)。随着大资产管理时代经济低迷和中介收费的充分竞争,信托公司的固有收入和信托收入进一步减少。受此因素影响,行业内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重点关注老信托公司(如华润信托),其财务指标下降更为明显。
十年的爆炸性增长并没有同时提高信托行业的整体内部管理水平。随着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和广泛的内部管理,大多数信托公司仍在建立和探索绩效评价体系。常见的问题是内部评价体系不太科学,评价指标单一,财务数字重,指标本身设计不合理。由于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公司业绩报告及时性差,无法及时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
在当前内外因素的压力下,信托公司需要建立和不断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信托公司调整甚至改革内部管理模式。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围绕整体战略规划,通过合理的战略定位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成本动机分析等操作方法,合理科学地预算、预测、控制和管理信托公司的收入、风险,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从多个角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信托公司实现战略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