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0 热度:
一、R&D企业知识产权会计管理现状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转变当前企业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调整组织管理结构,还要建立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系。从中国科学院单位到各部委企业化转型的R&D研究所,没有一个单位有人能说其科研成果的收益是盈亏?投入多少?产出多少?一是其会计管理是以物权管理为基础的。现行会计管理体系突出了根据生产企业制定的特点。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了从材料到成品的生产物流的价值转移全过程,充分描述了外部合同或项目的资金流和物流交换,最终形成了损益、负债、资金和现金的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是基于大量知识产权的R&D企业和部门。现行会计制度只对日常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四项技术合同进行独立会计管理。年底,只有项目或项目组作为会计单位进行一揽子经济决算。你可以知道一个产品或项目在研发过程中使用了多少材料、工时、成本和设备折旧,不需要计算每个科研成果的投入产出。其次,知识产权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其价值转化的特殊性。从微观角度看,研发成果或产品凝聚了多项专有技术,可用于多项成果或产品。现行会计制度不能计算具体专有技术的盈亏;从宏观角度看,技术成果的巨额投资不能一次性从某一产品或四项技术合同中回收。技术成果转移后,技术仍在企业中,可实现多次转移和继续衍生。根本原因是专有技术的无形特性,如无成本复制和多用途,与实物产品和资本有质的区别。如何在会计管理信息中计算技术的成本和收益,清晰、真实、完整地反映技术研发和价值转化过程?这是每个R&D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知识产权经营前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
二、R&对D企业知识产权会计管理的误解
1.在当前的会计管理中,当涉及到知识产权时,它与无形资产有关。当涉及到无形资产时,使用资产的属性进行要求和管理。在新的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被列为:①没有物理形态;②能长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③持有的目的是使用、受益,而不是转售;④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较大;⑤是企业有偿取得的。对于R&D企业的技术成果,其满意度是满足的①、②、④、⑤该条款只是在“不转售”的关键点上有所不同。应该说,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应该允许按照经营的概念进行交易,企业应该同时从事其产品和资产,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大特点。
2.新企业会计制度还设置了发明人垄断、不公开、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技术、数据、技能、知识等专有技术。事实上,垄断和不公开的特点并不是它作为会计管理对象的条件。只有具有实用价值和企业利润的特点,才能表明它具有会计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项目的研发阶段和应用阶段往往具有跨几个会计阶段和不同科目管理的特点。例如,在日常经营中,会计根据项目和合同进行收支记账,通过不同的合同和项目实现某一成果的研发和效益,即合同不能与某一成果的所有研发成本和损益相对应,不能根据技术成果真正实现会计。
4.技术成果为无形资产,具有无成本复制和多用途的特点。无论是购买还是自我创造,其市场价值和企业价值都应该是非线性变化的,具有显著的及时性。其及时性不能由合同期限确定,也不能通过折旧方法管理。
5.目前的损益表只测量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在某一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直接反映了R&D企业的实力,其有形资产份额只是一个辅助因素。
实际上,R&D企业是知识的原创者,其新技术成果与生产企业的产品相似。一个产品的产出包括资本投入、采购材料、加工半成品、装配成品和推向市场的过程。一个知识的原始过程也是相似的。它经历了资本投入、试验材料和设备采购、基础技术整合、成果物化加工和推向应用的过程,但其投入过程往往与产出过程分离,投入成本高,时间长,往往无法从交易中一次性收回。跨会计期间,如果用“产品”来理解,知识产权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就会更加合理。只要改变对产品的理解,研发项目作为一批投资产品,而不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合同转化为利润,取代当前研发作为单一产品的利润实现,突出产品可多次销售、利润,可以统一知识产权和产品的会计属性。这也解决了企业知识产权与企业固定资产比例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产出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关系,解决资产管理中转出价格只能低于购买价格的矛盾。同时,消除了资产管理不能经常转售的限制。脱离自创知识产权在价值转移中的资产特征,体现知识产权的创利性、经营性等产品特征,克服了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认证支出和交易支出的成本核算问题。
但如何制定R&D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实现真实、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会计管理目标?在什么程度上与产品生产、工程、服务企业的会计实践一致?等等,这些都是解决R&D企业会计管理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