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7 热度:
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责任会计主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以分权管理为前提,以责任中心为主要内容,利用会计信息反映经济责任,建立激励机制为主要目标,主要内容是控制、评估和评价企业内各责任单位的责任,包括建立责任中心、制定责任预算、建立跟踪系统、反馈控制等。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将资本控制权和决策权交给企业董事会,董事会将管理权交给以下经理,经理将部分管理权交给分公司或事业部,委托代理关系不仅意味着权利的分割,而且意味着管理责任的分解。为了准确评价各级经营责任的合理履行,必须公正准确地衡量各级经营业绩。
一是扩大责任中心。扩建后,责任中心的最高水平不再是各分公司或事业部,而是继续向上扩展到经理、董事会和股东。责任中心是权利与责任有效结合的内部单位。传统意义上的责任中心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这一分类标准是基于各责任中心能够控制的权限。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董事会和经理是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的可控权利不同,不能简单地根据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进行分类。股东单独作为责任水平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限制企业控股股东的行为。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决策的中心,经理是实施具体经营管理的机构,可以说是经营中心,考核指标也应按照可控原则进行设计。[论文格式]
二是扩大责任预算,落实报酬计划。责任预算是责任考核实施的标准,报酬计划是对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责任评估作为责任会计的灵魂,应加强责任评估,必须提前明确评估标准和奖惩标准,从而看出责任预算和计划的重要性。传统意义上的责任会计预算主要是根据公司的综合预算进行分解和编制的。那么,如何制定适合公司治理的责任预算呢?为此,必须确定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股东至上治理模式主要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只考虑为股东利益服务,而共同利益治理模式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即坚持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服务。在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下,由于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不同,责任预算的总体目标也不同,因此计量的具体指标也会不同。
结语
一般来说,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公司内部治理的加强和外部治理的合理化导致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促使企业财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不断更新和变化非常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形成循环和相互制约的体系。公司治理不仅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部分信息,还要关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的相应信息。只有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