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4 热度: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求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影响环境的物质和能源消耗,建立和实施环境成本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发布了ISO1.4万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欧洲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发布一些环境成本信息报告,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绿色贸易障碍”的线索,使企业建立环境成本体系的紧迫性越来越强。本文结合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的环境成本应用,通过对一些国内企业的调查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和环境成本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与财务报告立场公告》曾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按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所需的措施成本,以及企业实施环境目标和要求所支付的其他成本。”[1]。这一定义以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成本和预防措施费用纳入会计对象,提出环境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施环境目标。
目前,确认环境成本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达到环境保护法规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的成本。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本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为了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企业必须增加环保设备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二是国家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发生的成本。例如,一些国家实施的环境税、环境保护基金的征收和超标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都属于国家通过经济调节手段发生的企业费用。此外,还有企业通过市场交易产生的环境成本,如美国实施的“排污权市场交易制度”,企业可以通过排污权市场交易买卖排污权,从而产生环境成本或环境保护收入。
环境成本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从影响企业环境负荷的因素——物质流通和能源消耗的角度,利用环境资源输入企业和企业活动对环境输出的资源流通平衡理论,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核算,寻求环境成本降低与环境负荷降低的协调。另一种是从环境成本效应的现状出发,根据成本在环境会计报告中的作用大小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核算,区分不同阶段、直接和间接列出不同项目的环境成本。对于前者,各种环境成本项目之间的联系如下图[2]所示:
图1中的环境负荷是指企业因环境保护缺陷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之和。企业通过环境成本核算反映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现将极大地影响环境负荷的大小。图1的结构不仅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环境成本:
1、事后环保成本:即企业生产完成后的废物处理成本,包括废物选择装置、排水过滤处理设施的施工、运行和管理成本,以及产品使用后的废物。包装回收成本。这种成本具有向环境排放废物的“检查”作用,有助于达到向环境排放的标准。
2、预防环境保护成本:指生产活动中的回避。降低和管理环境负荷的额外成本。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影响环境负荷较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和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建设。运营成本和提高产品耐久性和再生处理程度的成本。
3、残留成本:指投资物质和能源不构成产品实体或为生产产品创造条件而未完全消耗的物质,通常以废物、废渣、废水、废气等形式出现。这些残留物的产生也形成了成本,因为它们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和能源。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些残留物是通过的①环保系统处理后才排放到环境中。
4、不含环境成本的产品成本:指从构成产品的物质能耗成本中扣除环境成本后的相关成本。这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零部件以及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直接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严格来说,它可能不是环境成本的组成部分,但从环境资源流通平衡的总成本理论和实践中建立环境成本体系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纳入环境成本的范畴。特别是当前倡导的“绿色产品”的生产营销趋势,更有必要将其纳入环境成本。
对于第二种环境成本类型,根据降低环境负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为了降低环境负荷,提高环境保护效果,需要采取一些环境改善措施,然后发生环境成本。根据环境成本各部分在不同阶段降低环境负荷的功能,可分为以下项目:
1、生产过程直接降低环境负荷成本: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成本的直接降低。包括产品废物处理、再生系统运行、环境污染材料替代、节能设施运行等成本。
2、生产过程中间接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即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间接成本。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成本。
3、降低销售和回收过程中环境负荷的成本:是指企业使用环保包装或回收客户使用后污染环境的废物和包装的成本。主要包括环保包装的采购、产品和包装使用后的回收或处理。
4、企业环保体系的研发成本:指环保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调整、材料采购路线变化、工厂废物回收利用的研发成本。主要包括绿色产品开发、原生产品环保功能研究、企业生产工艺路线调整、材料采购选择等成本。
5、企业与社会地区合作的环境保护支持成本:指帮助企业实施环境保护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的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周边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环境保护活动的赞助、与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广告相关的成本,以及在征收环境税的国家缴纳的环境税成本。
6、其他环境保护费用:指上述范围以外的各种环境保护费用,包括因企业活动造成土壤污染和自然破坏的修复费用、公害诉讼赔偿金和罚款。
结论
本文认为,企业面临的现实背景使其建立环境成本体系成为必然趋势。环境成本的核算可以通过物质、能源消耗和成本效益来进行,并披露环境成本的报告信息。在此前提下,将相关数据应用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分析、决策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环境负荷,提高环境效益。当然,这项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环境成本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