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0 热度: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课程体系不合理
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新定位了会计岗位的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岗位需要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Python工具分析海量数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到10%,理论和实践时间不合理。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核心会计课程还没有加入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相关的课程,这仍然是传统的核心课程。选修课也缺乏财务共享课程。因此,与大数据相关的新会计课程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教学设备陈旧
目前,许多高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不仅陈旧,而且数量不足,课程软件不能满足学生在机房教学的实践课程。例如,由于缺乏计算机设备,财务管理课程涉及Excel应用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安排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和学习,但除了财务管理专业,他们没有安排机房上课,而是在普通教室上课。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财务原因没有购买最新的课程软件,导致学生没有接触到最新的会计技术。例如,财务共享软件、财务大数据分析软件等。
(3)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会计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会计教材的知识点为基础,教学以课件和板书的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被动地学习知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调查,80%的学生表明,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师生互动的时间较少;50%的学生表现出传统的教师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其定义和公式,而不是从现实生活中阐述其关系。此外,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传统的,教师的备课仅限于教材,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和落后。
目前,许多大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使用大数据和其他分析工具来向学生普及最新的会计知识,导致学生仍处于传统的会计认知、手工和计算机会计。例如,财务分析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当教科书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案例时,上市公司基本上贯穿了整本教科书。我们知道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析指标,并得出不同的结论。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市场上有许多上市公司。作为会计师,如何在大量的财务数据中分析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形成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这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财务大数据和财务共享平台进行分析。
(四)课程考核不合理
会计课程考核基本采用期末闭卷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在30%-40%之间,期末考试成绩在60%-70%之间。可见,大多数高校注重期末考试成绩,即注重结果性考核方法,轻视过程性考核方法。我们知道会计课程有很多核心课程,如:财务分析课程每周2门,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每周5门,基础会计每周6门,审计每周5门。虽然不同的课程安排课时不同,但考核方法基本相同。这种考核方法并没有反映出不同课程、不同岗位的差异化,显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期末试卷由名词解释、选择题、多题、判断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组成。试卷中70%的知识点涉及理论。这种教学评价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核心课程的时间设置和课程内容都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会计人员的实际技能要求。因此,需要改进高校的课程评价方法,不仅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还要注意评价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