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5 热度:
管理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新兴学科。目前,在许多高校,它已被列为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就我国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而言,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约300万。根据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管理会计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缺乏经典案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考核方法传统单一等方面。
1.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大多以传统的管理会计内容为主,主要包括变更成本法、量利分析、业务预测决策、标准成本法、综合预算等。只有部分教材简单地涉及到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如运营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等前沿学科的相关内容很少涉及。同时,由于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重叠,如成本会计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删除了管理会计课程的这部分相关内容,导致各学科之间的系统性障碍。此外,目前的管理会计课程在内容上未能与时俱进,反映了管理会计功能的扩展,缺乏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的相关应用。
2. 课程教学缺乏经典案例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根据西方管理会计体系编写的,在实践中,这些教材中的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好的管理会计案例大多来自国外,缺乏适应性,中国企业在长期经验积累中创造的一些实际应用方法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没有采用。
同时,在管理会计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只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很少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课堂热情的发展。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后续教育存在未实施管理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等问题。目前,国际管理会计资格考试,如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证书(CMA)我国仍缺乏普及,知名度不高,报考人数少于注册会计师。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也缺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学生难以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指导。
4.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
在管理会计课程评估方法方面,我国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形式,容易促使学生产生考前不学习的负面考试心理。这样,即使在课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因为他们有短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