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 热度:
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标准不完善,制度不完善
为了实现会计监督的目的,应制定会计监督的标准。目前,虽然我国对上市公司实施了新的会计监督标准,但并没有完全废除旧的跨层次、行业制度等专业会计方法。因此,在建立会计监督标准时,我国处于新旧会计准则并存的模式。因此,会计监督没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对会计监督的效果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阻碍了中国集体经济的全面改善。因此,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势在必行。
(二)政府、单位监管不足,制度或实施不到位,
对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然而,虽然我国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但实施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的监督功能相互交叉,管理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监督的多样性,难以注意设定目标的监督,政府单位的监督相对缺乏,导致监督减弱的问题。最后,由于部分执法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时缺乏法律观念,职业道德修养差,执法过程中主观随机性大,监督制度无法准确实施。各种迹象表明,政府和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能力,以适应当代发展。
(三)内部监管无效,经济责任未落实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督,而且需要改进内部会计监督。目前,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监督仍存在诸多问题,内部监督设置无用,其经济责任尚未真正落实。例如,企业建立了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但在企业经营是否合法科学、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等相关措施中,监事会没有认真审查其建议和采纳,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内部会计人员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为了谋取私人利益,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员擅自修改报表数据,减少利润数据等欺诈行为,或会计行业新人,对会计法律法规掌握不够,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了解不够,重视不够
目前,国有资产会计监管不足,也是由于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了解不够深入,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如有些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属于整体权益,资产能否保存完好与自身无关,或有些企业认为只要公司不腐败,资产损失就无所谓。对于资产损失问题,但没有明确的调查,也缺乏经济责任调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阻碍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导致国有资产问题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