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 热度:
加强综合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综合预算管理的实施对管理会计体系的成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航工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应用实践,本着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应用效果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定位,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从本质上讲,综合预算管理是企业围绕预算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综合包括业务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以预算为主线,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各级管理者和各级员工都参与其中。综合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控制工具,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功能定位:
首先,促进战略实施的起点。企业战略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总体部署。战略的实施和推广需要分层分解,传递给各部门和员工。综合预算管理是实施战略的有效工具。将原抽象、难操作的长期战略规划转化为短期目标,统筹分配给各部门各员工,使企业目标具体化、部门目标明确、个人目标更具可操作性,确保战略目标能够真正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企业资源有限。因此,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协调整体与部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冲突。综合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统一规划,紧密围绕战略目标统筹分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经营期末,企业需要对各级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全面、全面的绩效评价,并与薪酬激励挂钩,实现对全体成员的激励和制约。绩效评价需要明确具体的衡量标准,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预算可作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财务绩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和基本规模。
(2)系统集成,确保综合预算管理的正确实施
如前文所述,综合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EVA、BSC、目标成本管理的整合应以系统整合为主线,促进综合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的系统整合,实现整个控制链的整合和系统化。
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战略目标的指导作用,确保预算目标反映良好的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二是建立业务导向,结合前端业务实际情况制定预算,加强财务预算与业务活动的相关性,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产业与财务的融合。第三,企业应根据预算内容和特点灵活选择零基础预算法、滚动预算法、运营成本法等方法。
其次,在预算执行控制阶段,要注意预算控制与其他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比如预算控制可以与授权审批控制相结合,通过提前制定权限指导,明确规定预算内、超预算、超预算等事项的审批流程,避免随意出现预算执行现象,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和严肃性。预算控制也应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相结合。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对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根据预算偏差设置预警风险等级,合理确定预警范围,通过实际结果与预警指标的比较,严格监控预算偏差。
最后,预算评估阶段应促进综合预算与绩效评估的整合,实现整个控制链的整合和系统化。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管理,进一步分解和完善预算制定阶段的战略目标,指定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绩效考核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是对预算实施的考虑。
(3)刚柔并济,保证综合预算管理的运行
由于预算的不确定性,企业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是综合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过于严格,预算执行僵化,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和适应能力;二是预算编制松弛,执行控制权威性不足,“超预算”、“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制度无用。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利用综合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效率,考虑到预算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预算僵化和超预算现象。企业在实施综合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灵活调整。
在预算编制阶段,要防止预算编制松弛,避免执行部门因风险规避而故意制定相对宽松的预算标准,减少超预算现象的发生。由于预算本身是一种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因此在编制阶段也要考虑其灵活性;在实施和考核阶段,要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控制,严格防止“超预算”和“超预算”,增强预算控制。此外,还要从“灵活性”的角度考虑,因为客观环境随时都在变化,完全有可能预算不再适合实施,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