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9 热度:
我国旧金融投融资体系问题分析
(1)国家财政投资日益弱化 ,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后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不仅要实现经济体制市场化 ,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因此,政府在加强和引导投资方面比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目前我国财力不足 ,财政建设性经济投资呈弱化趋势 ,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要求相去甚远。根据世界银行对 1 两个发展中国家和 1 三个工业国抽样调查表明, ,1980—1 995年,金融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43 %,工业发达国家 3 7%,而我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下降 ,1981年的两个比例分别是 2 0 . 5%和28. 1 %, 1 990年降为1 0 . 1和 8. 7,到1 995年只有 7. 7%和3. 1 %。财政投资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履行。
(二)金融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界限不明确 ,也缺乏法律依据
一方面,财政投融资范围界定不严格 ,本应通过市场融资进行金融投融资 ,扭曲了资金结构 ,损害金融业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过度扩大投资性贷款 ,过分依赖银行投资资金 ,不仅加剧了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调,还加剧了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调 ,银行不良债务的急剧增加也将阻碍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行国债相比,发行国债也将阻碍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债透明度相对较高 ,易受到关注 ,银行的不良资产相对隐蔽 ,就这一点而言 ,与金融投资相比,金融投融资也有其优势。国际经验表明, ,财政融资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银行信贷是不可替代的。
(三)财政投融资效益低 ,盲目、重复施工现象依然普遍 ,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弊端是落实产业政策不力,重数量轻效益。 ,在金融投融资中的表现是有偿资金的无偿使用 ,资金投入前缺乏全面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项目结束后不进行评估 ,往往是“说投就投,一投就投” ,使金融投融资无法维持自身“融资-投资-还款”的良性循环。
(四)金融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不足也是制约金融投融资宏观调控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于国家财政限制,首先是国家财政限制 ,部分资本投入不足 ,政策性银行拨款难以保证。除资本金外。 ,绝大多数财政融资来自国债 ,一小部分来自金融债券等 ,此外,我国金融投融资效率不高 ,资本增值较少 ,形成国债独立一面的局面 ,增加了财政本已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 ,国债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