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发布时间:2025-09-15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从单一处理发展到相对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从单机应用发展到计算机网络应用,从简单的会计发展到管理会计应用。许多地区和行业都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升级的条件之一。此外,会计软件市场的出现促进了会计软件的商业化和通用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总的来说,会计商品化软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浙江省温州市中小企业16.7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GDP的83%.但商品会计软件的使用并不令人满意(财政部门规定的发票管理系统除外),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水平。除人为主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商品软件虽然功能多,但不能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外部环境、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等),整体应用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也是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实际出发,自主开发或委托强大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作者在温州开发若干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仅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大。如果开发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不可行,或者新系统不符合系统目标,或者在系统开发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则在系统运行后进行修改,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和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阶段和步骤,每个阶段和步骤都有明确的结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使整个开发工作有规律、有步骤地完成。系统开发审计是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审计。根据系统开发周期,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因此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新的系统目标、成立开发团队、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需求分析和建立逻辑模型。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系统分析师一起确定系统的长期目标(2)~(14年)和近期目标(14年)~2年)确保系统目标满足单位内外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完成会计工作,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效率,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连接和接口,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确定系统和企业的其他系统(如CAD)、CAM)界面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2.确保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开发小组,确定熟悉部门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范围;检查项目负责人召开的重要会议,看各部门人员是否参加。
3.审核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及其来源。
4.与系统分析师一起研究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5.审查系统分析人员获得的信息相关性、会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流程、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的所有详细信息;审查新系统的目标是否能满足其处理和控制的要求。
6.向会计部门查询,确定会计处理部门的立场,审核相关成本效益的计算。
7.与系统分析师一起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关键是数据流程图)是否满足会计和财务系统流程的要求,是否充分反映了用户的需求。
8.全面检查系统分析阶段的现状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会计业务流程图、输入输出和代码调查表、系统分析说明书等文件是否完整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