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会计主体和会计对象
发布时间:2025-09-15
会计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业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会计数据分析利用等。,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和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应用不断完善,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将会计电算化描述为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结果,却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只有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和完善电算化环境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和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计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通用会计软件一般用于建立自己的系统。因此,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差异和适用于不同会计对象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须通过软件的“选项”进行区分和澄清。在应用会计软件开展会计工作之初,首先要建立当前会计主体在系统中独立使用的一套会计数据,明确相关事项,以满足当前会计主体的会计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以下事项。(1)账套号:为方便计算机数据处理,区分不同账套或命名,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称或数据库名称;(2)账套名称:一般为会计单位名称;(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名称,进行综合操作授权;(4)会计开始期:电算化系统会计开始期;(5)具体会计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择: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库存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6)选择行业预设会计科目。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为账套参数。账套建立完成后,就有了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当然,在传统的会计方法中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将其列为重要的会计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方法。通过建立账套的方法,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任务。这给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代理记账、划小会计单位、分别进行独立会计带来了便利。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的起点:“初始设置”电算会计方法
账套建立完成后,首先要做好日常会计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在系统中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使系统拥有合法的用户;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账户设置),在系统中建立会计科目(账户)系统(本部分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第三,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已经存在于手动系统中的数据转移到电算化系统,以便开始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必须在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首先完成,只有初始设置正确完成,才能进行未来的操作。典型的方法是在输入初始余额后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使用账套后,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初始余额无法修改。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对大多数会计内容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准确、适当、周到、细致,以达到更好的会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