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人才
发布时间:2025-09-14
一、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人才
现阶段,很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比如会计和出纳。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局限于使用金融软件。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与平时看到的界面不同,他们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师来说,对于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到软件维护人员,维护人员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财务知识少,双方不能很好地合作,一旦错误,可能会使他们的长期工作成果浪费,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会导致系统崩溃,即使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也只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使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财务信息处理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金融软件使用技术、维护、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培训内容应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习可使用,完善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实施培训效果,创造大量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知识,能熟练处理和分析财务信息,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标准化运行,财政部自1994年以来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许多相关人员不知道和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违规,但操作人员不清楚,单位领导不知道,也没有相应的部门纠正,更不用说部门监督管理了。有很多单位已经实施了会计电算化,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但并没有真正实施这些规章制度。例如,部分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权限制度,操作人员密码公开或没有密码,给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部分单位缺乏人才,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无用;部分单位未处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中职责不明,无法开始;部分单位未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未制定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
对于这些管理混乱,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还应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建立内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该管理系统一般包括:1、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规划和划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资格。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和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备份数据管理、存档数据管理和保密程序。4.、系统维护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硬件维护、系统维护权限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