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09-04
中国会计电算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会计电算化工作和会计软件开发主要由单位组织,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不仅低水平重复施工现象严重,盲目启动,带来巨大浪费。自1986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阶段。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会计软件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补充规定》等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规定,随后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规则》、《会计电算化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规章制度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近日,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系统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经济信息,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和决策功能;防止浪费和欺诈,保护财产和材料的安全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协调各部门工作,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有利于审计等部门,促进现代审计的发展;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各种信息输出和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使会计法等、《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确保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正常、安全、有效。因此,完善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会计理论、会计实践和会计数据处理手段,而且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