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湖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5-08-26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研究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掌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根据上述讨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1.从足够长的时间(最长的是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盈余管理不会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利润,但会改变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实际利润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会计数据,特别是会计报告的利润,而不是企业的实际利润。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使用、会计估计的变化、会计方法的使用时间点、交易事项发生时间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2.盈余管理必然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效应。这里提到的经济效益与上述企业实际利润没有实质性区别。虽然人们不知道企业的经济收入有多大,但盈余管理最终离不开经济收入的基准。更重要的是,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们已经开始寻找一些指标,如现金流,并试图在某种意义上和程度上反映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在企业实践和盈余管理理论研究中都非常关注会计数据的信息内容和信号功能。盈余管理的目标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内容和信号功能。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差异很大。在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中,人们会考虑会计数据的信息内容和信号功能,其“信息概念”的重要地位更加明显;相反,在欠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中,人们很容易坚持会计报告收入与经济收入或其他法律法规决定的收入之间的偏差,其“经济收入概念”的地位相应更加突出。
 
3.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不难发现,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无非是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场“戏剧”中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应用、会计估计的变化、会计方法的应用时间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间点的控制,最终的决策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当然,会计师也加入其中,但他们应该被视为配角。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的责任。
 
4.盈余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此外,时间的选择,尤其是时间点,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是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应用时间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间点的控制可以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是关于会计数据的。
 
5.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所谓明确,是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私人利益,这是可以充分肯定的。盈余管理与公共利益和中立原则相矛盾。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
 
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上述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照顾的私人利益更多的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如经理的股息、股权认定和晋升机会。在许多新闻报道和研究文献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盈余管理的受害者通常是股东、低级员工,甚至是政府。例如,丹斯基(J.Demski)研究表明,代理人可以通过盈余管理传达他们高超的管理技能,但事实上,这些代理人可能没有会计报告利润中所代表的管理技能。阿亚等人(Arya,A.,Glover,J.,S.Sunder)发现盈余管理限制了客户解雇代理人的倾向,也减少了客户对代理人正常工作的干预。即使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也不是每个盈余管理参与者的利益。当然,盈余管理有时也会照顾到一些股东的利益。
 
盈余管理的利益表现形式也非常复杂。有的是经理分红等直接经济利益的增加,有的是职位晋升、股价飙升等间接利益,这里经常表现出会计数据的信号效应。有些是立竿见影的,有些是长期潜伏的。
 
正是因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明确而复杂,大众传播媒体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件坏事,他们更喜欢利润操纵(earnings manipulation)概念;机会主义管理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立的概念,会计学术界的许多研究也持有这种观点。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