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发布时间:2025-08-05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
1. 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机制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学习,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定向合作关系。一方面,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实际接触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亲身体验和理解管理会计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实践创新能力上。
2. 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案例和软件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教学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在课堂上添加指导案例,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将效果证明案例插入教材章节,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借助高度简化的案例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将在第三部分详细阐述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此外,通过增加软件教学,可以丰富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教学生如何使用ERP财务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正确快速地计算净现值、内容回报率等指标,不仅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节省时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规划、绩效评价等实践活动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3. 提高教师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我国现状而言,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高校管理会计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通过实现人才持证上岗,给教育工作者更多再学习的机会,增加专业管理会计人才的聘用,可以提高教师素质。
4. 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我国高校目前的成绩考核方法主要集中在期末笔试上,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高校应改革成绩考核制度。可根据课程学习进度和社会实际应用需要建立题库,使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在考核周期中,应将期末考试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使学生随学随用,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增加课堂PPT展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