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现状
发布时间:2025-07-10
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现状
1、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虽然许多公立医院已经逐渐转向企业管理模式,但仍需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导致公立医院无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独立管理医院。如果公立医院需要进行更大的改革或大量的投资,它本身就没有独立决策的作用,必须通过政府进行改革或投资。这种管理制度导致一些政府只关注投资资金的增加,而不了解公立医院的实际运作,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即使管理会计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医院领导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也会导致决策信息无用。中国公立医院的领导主要由政府任命,因此其领导更加关注公立医院的行政问题,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发挥作用。
2、管理会计研究不够全面
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成本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和后现代管理会计三个阶段。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经济和行业特点的适应性和实践性。我国管理会计教材未及时更新,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相似,缺乏相应的学习和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主要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实践性。因此,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需要形成具有社会经济特色的理论体系,以满足我国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转型的要求。
3、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单一问题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更注重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而财务会计则倾向于公立医院的外部管理。两者互补,相互促进发展,有效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几乎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即使公立医院需要应用管理会计,其职能也分配给其他部门。如统计部门预测、财务部门预算等,这种管理模式不能促进公立医院效率的提高。
4、决策者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
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医院管理一般由医学人才组成,医院管理更注重临床业务和医疗质量的管理,而财务作为医院的行政后勤部门,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公立医院作为公共机构,受政府监督,更注重行政管理,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难以肯定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
5、缺乏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人才不仅要求员工具备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同时,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决策信息,促进医院的规划和发展。目前,我国严重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公立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知识水平较低,知识结构相对陈旧,难以有效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许多公立医院的会计工作仍然停留在财务会计中,而忽视了财务分析。随着医院信息管理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没有相应的变化,无法跟踪、分析和管理医院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