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融资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5-04-29
金融投融资的特点是融资与投资的紧密结合 ,资本投资是直接的。针对我国现行金融投融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完善金融投融资体系 :
融资环节
应该说 ,国债规模大、信誉高、发行容易 ,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渠道。发行国债不仅产生总量效应。 ,增加总需求和总供应 ,并产生结构效应 ,引导投资和消费。增发国债还可以带动商业银行配套贷款的增加 ,促进社会投资 ,形成乘数效应 ,更大程度地推动经济增长。据估计, ,1998年增发 1 0 0 0亿国债大致可以增加银行配套贷款 1 0 0 0亿元 ,总数约 2 0 0 0亿元建设投资形成的最终需求可以拉动GDP增长约 2个百分点。而且,在当前我国经济紧缩的情况下, ,供给对价格和利率的弹性很小 ,增发国债较少,导致价格和利率上涨 ,因此,它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私人挤压效应。通过国债融资,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1.国债发行权。只要各级地方政府仍是地方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在真正建立之前,分级财政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地方政府不能拥有发债权 ,地方财政预算不能赤字。但在国债投资建设项目中。 ,很多项目都是地方性的 ,根据收益原则 ,这部分项目的融资应由地方政府承担。在地方财政支出项目较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可发行中央特许、担保 ,地方政府负责偿还本息的专项债券 ,有效分解中央财政的债务风险。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的债务风险也得到了有效分解。 ,因为一些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利益会扩散到其他地区 ,中央财政应当补贴这部分“溢出利益” ,具体方法可由中央发债转借地使用,并由各地配套部分公共资金。
2 .国债的规模和期限结构。目前银行利率下调,国债融资成本较低 ,正是增发国债的有利机会 ,此时,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由于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居民收入的下降和预期未来支出的增加 ,商业银行存贷差增加 ,这也为国债的发行创造了认购对象。满足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需要 ,这种国债可以是针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周转性国债。目前,我国国债主要集中在三年期中期国债上。 ,期限结构过于单一带来的问题是还本付息期集中 ,长期建设资金不足 ,短期融资并不容易 ,今后应逐步增加短期周转性国债和长期投资性国债 ,丰富国债期限结构。
3 .国债的透明度。中国居民和机构购买国债 ,长期以来,行政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压力 ,即使国债作为金融资产投资 ,吸引投资者的是国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不是其投资生产建设带来的收益。这种现象与国债宣传定位不当有关 ,国债透明度不高 ,国债发行后,居民不了解自己资金的用途和实际效益。一方面,居民投资国债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财政部门发行国债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议财政部门在发行和使用国债资金投资的各个环节进行投资 ,定期披露国债资金投资、工程进度和财务状况 ,以体现国债金融投融资工具的特点。除继续稳定国债融资外, ,我国应进一步拓宽金融融资渠道。日本已实行 40多年的“金融投融资”制度可供借鉴。日本的财政投融资计划以大藏省的资金使用部为中心 ,以财政储蓄、各种保险、年金等形式吸收社会资金 ,通过相关公共金融机构 ,公共投资是通过投资、贷款和认购债券进行的。 ,对日本经济起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通过金融投融资筹集的资金非常可观 ,1991年占当年财政总资金 (财政预算资金与投融资资金之和 )的 56 . 5%,成为国家财政不可缺少的“第二预算”。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清费改税、清理预算外资金的改革 ,笔者认为,探索和发展金融投融资体系 ,在预算体系中建立专门的财务投融资预算,是规范财务预算、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思路。从资金来源来看, ,中国也有扩大金融融资的潜力。目前,我国只向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特殊定向国债 ,今后,我们将配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特种定向国债的发行对象可以扩大 ,不仅拓宽了金融融资 ,为各类保险基金和资金找到安全的投资方式。现行邮政储蓄制度应进一步改革完善 ,期限品种和还本付息方式多样化 ,为了吸引更多的储户。财政投融资的支撑点是国家信用 ,今后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担保债券和政府担保贷款制度 ,充分利用国家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