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湖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金融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5-04-29

财政投融资是指一般财政预算的无偿分配 ,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 ,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行筹集和使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发行和生产建设性国债 ,自政策性银行投入运营以来 ,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系 ,它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原因是财政投资日益减弱 ,金融投融资渠道单一 ,财政信用和商业信用的界限不明确 ,重复财务投资,效率低下等。面对新形势的需要 ,旧的金融投融资制度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
 
金融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1)金融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 ,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所占比例相当高 ,为经济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后,进入中级阶段。 ,公共部门投资逐渐成为私营部门投资的补充。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整。中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它诞生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的时代不长。 ,市场失灵现象也相当突出 ,因此,金融投融资的调控作用至关重要。
 
(2)金融投融资的根本作用是丰富社会先行资本 ,填补财政预算免费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是既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取向 ,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金融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 ,如果这类产品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则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 ,由于财力有限,必然会出现“瓶颈” ,供给不足 ;若完全依靠企业融资 ,银行融资 ,由于准公共产品“效益溢出”的特点 ,供应更加不足,甚至没有投资。因此,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金融免费投资普遍平衡的情况下, ,金融投融资介于两者之间 ,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3)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建立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 ,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金融投融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短期内的“数量增长”上 ,更多表现为长期的“质量提升”。1996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 ,基本解决了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 ,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不足 ,金融投融资作为一种投融资体系 ,直接将资金引入优先领域 ,形成“金融投融资第一-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后续”的连锁反应机制。
 
(四)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加强金融投融资,符合反经济周期目标。1998年,央行六次降息 ,货币政策不可谓不大 ,但是,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居民对货币灵活性的偏好 ,企业预算约束硬化、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的效力暂时无法显现。然而,财政扩张起着直接和强大的作用 ,特别适用于经济全面萧条时期。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整 ,只有两种手段 ,一是减税 ,二是增支。减税在 1 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 ,然而,中国的财政困境使得减税的空间很小。 ,增加金融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两大支柱的消费和投资驱动而言, ,投资拉动也是现实的选择。 1 997年中国经济增长 8. 8%,从需求拉动因素来看, ,投资约占 2.2个百分点 ,消费约占 4.9个百分点 ,净出口约占1 . 7个百分点。 1 998年以来 ,消费市场继续低迷 ,从需求趋势来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 1 998年下半年增发 1 0 0 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可以直接增加需求 ,还可以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 ,拉动相关产业 ,间接增加社会需求。
 
(5)财政投融资制度还可以平衡国民经济三个部门之间资金的分配 ,调整储蓄和投资结构 ,促进我国三大部门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居民是盈余部门 ,企业是短缺的部门 ,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 ,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居民最终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 ,居民部门的储蓄占社会总储蓄的比例 6 0 %以上 ,而财政日见拮据 ,1995年预算内投资占社会总投资 3 .1 %。在这种不平衡的情况下 ,通过国债等金融投融资手段,将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 ,不对称有利于调整储蓄和投资结构 ,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变。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