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5-10-01
一、获取日常工作和成本数据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车间等文件的传递、收集和整理,这就要求企业至少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仓库管理制度、生产制度等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书、领料单、入库单等材料应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与生产有关的日常费用包括在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科目中。
(二)月底
1.计提折旧,将制造成本科目结转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度报告,首先比较已纳入财务账户的原材料是否与仓库购买的数量不同。如果发票未到达,则应进行估价。原材料发放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和福利费。
4.生产车间相关部门在产品数量和完工程度上提供各工序。
二、成本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应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并能体现受益原则。
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标准与待分配费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容易获得。
3.能区分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录,不能区分的按一定标准记录。
(二)、
1、可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重大费用直接归属于相应的产品。
2、其他成本均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分配,按约定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三、个人对本法的评价
1. 会计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准确。
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常见的问题,不能。
3. 没有会计记录产值比例法,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不太广,主要适用于成本核算详细、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结构和原材料消耗大致相同的企业。然而,我认为它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的原理不同,但效果相似。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停工和异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多委托)
3. 生产研发消耗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消耗问题
四、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的核心是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各种关键操作,了解车间的最新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会计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相结合,及时分析每月的成本波动。每天坐在办公室进行会计没有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问题,也是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的共同问题。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成本是否合理,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部门的评价,使生产部门有必要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论证。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很难发现问题(注:实际上,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检查角度或指标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容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践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导,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于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架,最好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体系是最接近企业生产过程的会计体系,以反映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管理层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因此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会计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是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注的问题,结合业务和财务。
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民qiqiaoao所说,中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出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或限制性规定,但对资产价值和生产成本的计量缺乏相应的规定。然而,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成本。目前的资产价值是未来期间成本的来源和依据。在中国的成文法中,法律是合法的。由于税法没有禁止或限制相关资产计量的规定,会计功夫的深度将决定未来的成本。会计本身就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离不开估计、判断,衍生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会计魔术,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轻资产计量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成本核算提供了足够的规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