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发布时间:2025-09-28
(一)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由于垂直行政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统计、仓储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会计口径不同,与现代物流成本概念差距较大,无法全面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统计,其他相关指标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或者分散在许多机构和组织中。同时,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研究机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会计方法了解不多。虽然少数先进企业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会计方法,即使勉强计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使用。
企业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每个物流子系统和系统要素之间往往存在“利益相反”的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未能从整体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但单方面的物流职能部门成本或物流成本,违反整体物流系统和“效益相反”规律,导致物流成本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企业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2)物流成本管理不够重视
企业一直专注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物流成本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物流成本管理基础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缺乏有效、全面的控制,导致低、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差。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来源”视而不见,物流成本管理广泛,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式的物流管理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定培训物流管理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些企业甚至想完全希望与他人一起降低物流成本。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缺乏,物流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想了解物流成本,没有实现如何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即利用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来服务于企业的决策。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管理不仅是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而且应贯穿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涉及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过程等角落。
(三)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中国企业只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降低单一成本,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提高绩效,如与生产销售部门研究物流成本,解决机构之间的障碍,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一些企业注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和监督评价中,要注意成本动机,忽视无形成本动机,不能充分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战略思想。如今,在我国制造企业中,一方面缺乏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部门利益而选择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导致内部物流运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缺乏沟通、协调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率来提高企业流量运营的效率和效率。上述两个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营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企业整体运营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