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目标
发布时间:2025-09-24
一、成本会计目标
1.基本目标
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入,也就是提高经济效益。成本会计从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和监督入手,服务于提高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2.具体目标
它是指在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报告、统计数据和专题报告,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具体、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进行成本规划和管理控制。
3.终极目标
就是要有效配置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益。成本会计最重要的特点是注重企业资源的详细规划和有效控制。企业如何安排和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规划资源的投入和使用,计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会计假设
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是客观情况的逻辑推断,主要包括成本会计主体、可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付款、多重计量、公平分配等假设。
1.成本会计主体
根据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经济实体是成本支出的真正实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消耗或放弃的各种材料、服务和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或为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所有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制或强制分配成本,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所有个人费用;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分配;其他单位的成本等。
2.持续经营
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只有这样,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才能以非清算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各种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成本以实际成本计价,各种成本反映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成本计算分期付款
可持续经营确定了当前和未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一致,会计阶段的应用使成本会计在成本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正确划分各时期的成本边界。这样,有利于成本、收入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确保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误导用户。
4.多重计量
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成本,不仅包括物质数据的消耗,还包括人力资源、体力、脑力等精神成本的消耗。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但由于人们认知水平的限制,很难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或者其准确性无法保证。因此,成本会计的计量可以结合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不仅用货币单位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还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说明员工的贡献和损失。
5.公正分配
成本分配的公平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平,主要是指间接成本分配标准的选择,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分配成本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当然,公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是一个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报告信息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