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课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5-09-20
会计课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践课程时间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总课时的不到10%,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在教学计划中调整课程实践时间,部分课程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部分课程适应培训周教学。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还应该增加几门新课程,如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共享课程、统计学等。通过新课程,让学生了解大数据和大数据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而且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
(2)购买教学软件
大学教师在教授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和财务共享课程时,需要使用大数据平台。否则,简单地解释大数据的理论知识就会很无聊,也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注重教学质量,购买相关的大数据平台,组织教师参与新的软件操作培训,熟悉软件的应用。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相关的大数据课程与平台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改变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不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改变。首先,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课程时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法等。通过项目组讨论法,安排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以任务为导向,引出教学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通过翻转课堂方法,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利用大数据相关平台收集和分析数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其次,高职教师应学习新的财务云技术,学习新的信息手段,将课程内容与新的财务云技术相结合,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最后,教师应始终加强教学反思,如:基于大数据平台,教师应始终掌握企业财务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应始终关注和回答学生课后在学习平台上的问题。
(四)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为教师进行课程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提供了依据。借助上述平台的数据,教师可以轻松掌握学生的课前预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评估中设置平时分数和期末分数的比例时,应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比例。此外,建议适当增加评估比例,加强对过程评估的重视。建议期末考试成绩采用多种方式,如试卷考试、案例分析报告或讨论报告等。期末考试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而是评估知识点在实际行业中的应用。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符合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