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7-10
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解决管理需求
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多维、多层次的会计理念和会计数据体系;二是利用管理会计技术提供有用信息;三是利用管理会计数据制定经营考核政策,提供业务决策计划支持,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
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设计范围包括商品规划、研发和财务。规划应根据商品定义指导研发部门进行产品设计。财务参与商品规划和研发过程,以成本为中心,控制产品成本的来源,并根据商品规划和研发阶段确定的目标成本和目标收入。通过指导预算编制,控制生产成本和成本,直率地说,是成本控制,加上绩效考核。区分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责任,落实奖惩,以部门和岗位为管理会计目标,分析重新处理财务会计数据,形成部门和岗位管理会计指标,满足评价、奖惩的需要。
2.基于信息化的资源共享和应用
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发展也应体现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综合会计信息系统,满足财务会计信息需求,实现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不同企业可根据个性化需求选择功能,实现企业经营战略和资源配置需求,发挥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基本作用。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实践非常成熟。随着企业财务管理从会计记账和报告向支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综合财务管理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信息需求也将从会计电算化转变为财务管理的综合信息化。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优异成绩,金融会计信息化进入成熟期,管理会计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财政部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将成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促进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全面转型和深化。
3.让管理会计师成为企业决策者 毫无疑问,管理会计在促进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样,管理会计也有助于促进会计从简单的会计师到财务管理者、经理和决策参与者,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信誉、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让管理会计师成为总会计师的右臂,首要任务是总会计师应该成长为首席财务官,两者是不同治理体系下的职位,但与跨国公司作为首席执行官战略合作伙伴首席财务官相比,许多国有企业总会计师排名相对较低,只是“等于”副总裁,如何“进入团队”、成为决策者之一的问题。
管理会计主要利用相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提供内部管理服务。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滞后。美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其经营部门(如生产、销售)都有管理会计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在西方公共管理领域,管理会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都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对公共部门和企业都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在保障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体制提供基本保障。
让管理会计师成为决策者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例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云可以通过云计算全面分析客户的所有信息,从而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供应或消费倾向、是否可以贷款等。这是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精细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例如,利用平衡计分卡逐层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不仅克服了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的干扰,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经营所需的可量化、可测量、可评估的信息,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与传统会计分离的会计分支,其功能从简单的会计、报告和会计扩展到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有机结合。管理会计人员深入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和绩效管理,帮助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组织战略。加快管理会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经济绩效,提高政府部门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4.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带来效益,应对新的挑战
全球竞争时代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有企业不再在稳定的国内竞争市场上运作,都需要面对国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竞争模式。目前,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消耗大量资源、无环境成本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传统企业发展优势不断缩小。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经出现,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面对资源约束、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低资源和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消失。同时,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新兴市场国家加快了产业升级,加强了与中国在传统国际市场的竞争,使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抓住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抓住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