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湖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10-03

作业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简写为ABC的基本思想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提出的,但它的全面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末,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操作成本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成本的核算上。具体来说,操作成本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广度。它扩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不仅计算产品成本,还计算运营成本和动机成本;间接成本在运营成本法下有广泛的分配基础。(2)相对准确性和决策相关性。由于ABC大大改善了间接成本的分配,提供的成本信息相对准确。正因为如此,管理者根据相关成本信息做出的决策将更有效,即ABC提供的成本信息更与管理者的决策有关。(3)激励。它很容易调动各部门挖掘利润潜力的热情,因为ABC的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贯穿于资源流动的因果分析过程,便于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岗位责任,揭露存在的问题。(4)本源性。操作成本法分析成本动机,了解成本的驱动因素,从根本上防止成本降低。
操作成本法是一种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操作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简写为ABCM)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将管理重点放在运营层面,是运营成本计算的延伸和升华。运营成本管理通过确认和计量运营成本,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运营层面,跟踪和动态反映企业所有运营活动,成本链分析,包括动机分析、运营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实施必要的运营,消除和简化无法创造价值的运营,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运营成本核算是运营成本管理的基础。
(2)战略成本管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客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比过去竞争更加激烈,科技发展迅速,使企业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和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因此,企业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寻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企业经营战略等战略管理势在必行,战略管理需要获得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数据。同时,在新的管理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会计本身的缺陷无疑暴露出来,必须寻求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来改变这些缺陷。因此,为了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引入企业战略管理,另一方面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成本管理会计,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形成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简写为SCM)。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战略角度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利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成本信息,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将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1)长期性。其目的是实现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长远的战略目标。(2)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的。从企业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还包括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在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从而形成各种价值链战略。(3)外延性。其重点是外部环境,成本管理延伸到采购环节,甚至研发设计环节,未来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不仅要注意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还要注意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系,应将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4)抗争性。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优势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基本竞争策略之一,也是企业应对各方面影响、压力、威胁和困难的行动计划。
 

财管海南